【团团陪你学团史】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与发展-k8凯发
浏览:
为庆祝建团百年,激昂青春奋斗,广州工控开设“团团陪你学团史”学习栏目,一起走进百年团史,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新青年》杂志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前,陈独秀曾长期在上海活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使得上海在新文化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党的早期组织筹建过程中,共产党的发起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极大关注。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陈独秀便指派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俞秀松担任中国第一个地方青年团组织的书记,团的机关就设在当时上海法租界的一个普通民居——霞飞路渔阳里6号。
为了联系和团结进步青年,上海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在这里开办中国党、团组织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并在这个学社的学员中发展青年团员。
1921年2月至4月间,一大批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陆续离沪赴苏维埃俄国。
在上海的团员参加由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5月1日,负责工人工作的李启汉带领部分群众在上海闸北、天后宫、永安公司等处散发传单,外国语学社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此之后,由于团的大批骨干赴俄,加上党的早期组织筹备召开党的一大,加之渔阳里6号因遭到巡捕房的搜查而无法继续开展活动,青年团的活动逐渐处于“无形停顿”的状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决定加强对青年团的领导。8月,从苏俄参加青年共产国际“二大”回来的张太雷,带回青年共产国际要中国建团、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领导下恢复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指示,并在11月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使团的性质得到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比较严格地确定了团员的标准和义务。
此后,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内部的思想信仰达到初步的统一,上海团的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22年4月,团的临时章程公布时,在附则上明确规定:团的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