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告!我们这么干丨现代产业 干出发展新动能-k8凯发
浏览:
“十四五”蓝图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广东方案
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牵引制造业整体提质升级,以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企业群为着力点厚植产业优势,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
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开展行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具有独特专长的隐形冠军。深化区域产业共建,促进珠三角产业有序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
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巩固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5g产业,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4k、5g技术规模化应用。
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工业制造技术和工艺软件化、数字化,促进工业软件升级。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和开发利用,加强数据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广州计划
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的产业功能布局,突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新兴优势产业,打造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省先行先试政策在试验区实施。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打造自主创新信创产业生态。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工作。
推进建设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全球定制之都”推广计划。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推进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组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支持产业联盟拓展国内外市场。
实施“新药”工程,充分发挥国际生物岛、国际医药港等重大平台载体作用,完善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机制,争创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和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文字整理/王晨阳
现代产业 干出发展新动能
我要带领企业冲刺“世界500强”
周千定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优化广州现代工业体系、打造更多工业行业龙头为使命,坚持党建引领,努力在改革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通过集团公司重组成立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按照广州市产业政策指引,调整布局了5大产业赛道。重点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板块,同时,战略培育轨道交通等板块。秉持每一条“赛道”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发展逻辑,并力求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深耕细作,为广州培育出更多的工业支柱,为广州现代工业体系优化升级做出贡献。
按照“十四五”规划,我们未来将“以工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运营 资本运营”比翼双飞为发展方向,融合科技与资本的力量,推动工业创新。力争实现营收规模达2000亿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目前集团已新增了科技创新中心、数字化中心、卓越运营中心三个职能部门,建设好6大平台为八个产业事业部赋能,为“十四五”开好局干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丽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我要让摩天大楼变得更有“温度”
陆建新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中国摩天大楼应用了钢结构装配式,从无到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倡导新型建筑工业化,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取得快速发展,建造水平和建筑规模明显提高。
我所在的中建科工过去承接了国内400米以上超高层大楼,这些楼一个比一个高。这些体量大、难度高、工期紧的标志性建筑均应用了装配式的钢结构,目前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也在不断研发改进中。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正在应用于更多项目类型和应用领域。与那些超高层的摩天大楼不同,近年来,我们建造了学校、医院、人才保障房等装配式建筑,以及城市慢行系统、旧城改造项目等。这些“钢结构 ”的民生工程应用了智能制造,见证了“中国速度”,拥抱了“城市温度”,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难题要去不断攻坚。如何大力推广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建设海洋人居系统、海水淡化和污水排放等,都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创新的要求和压力都很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摸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在技术上有新的更大突破,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沈希栋)
我要服务好绿色低碳现代产业发展
张欢 广州期货交易所产品与业务组临时牵头人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中国证监会对广期所的定位是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未来将主要聚焦于绿色、金融、科技、环保等新兴产业,市场空间极其广阔。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把握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坚持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勇立潮头、奋发有为、只争朝夕,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在品种设立方面将与其他四家期货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关系,并通过对标国际市场增强市场参与度。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信号,有效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业等低碳产业的投资,促进减少碳排放。也希望通过有效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目标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助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我要掌握高端数控机床核心技术
范登奎 广州精雕数控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前我国各种高端产品的精密零部件关键加工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制约着我国相关领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广东“十四五”期间将“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而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不“掉链子”是这些年我们正着力解决的问题。比如,西方国家软硬件研发是分开的,我们则将在高端数控机床软硬件集成研发方面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当前主营产品的数控系统、精密电主轴、cam软件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和制造,并已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南沙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争在“十四五”内快速落成。今年将把厂区建设好,计划2022年初投产,并在2026年达产,每年将实现产值约54000万元,纳税4500万元。相信在基地建成之后,可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我要让机器人走到寻常百姓身边
李铁成 广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优势产业是广州“十四五”期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实,早在2017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与新松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建广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历经几年的不断努力,我们通过招拍挂竞得黄埔区地块,如今正全力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今年,希望蓝图可以变成现实,也让机器人能走到寻常百姓身边。
广州总部成立后,我们计划在巩固和扩展原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在民生领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关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应用场景:如政务服务、养老康复、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家居生活、体育健康以及休闲娱乐等,不断延伸机器人应用的新边界。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建广州首个机器人公园。未来,在公园里有烧烤机器人制作美味佳肴,甚至还会有乒乓球机器人做专业陪练,市民可以在公园内与机器人零距离接触。随着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相信人民的生活会更加智能便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幸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