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后劲十足!广州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势头好于全省全国-k8凯发
浏览:
总投资17亿元的新一代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奠基、总投资50亿元的岭南v谷·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一期工程进入验收阶段、总投资200.48亿元的全省新开工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南中高速先行工程启动……
上半年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率先实现正增长,恢复势头好于全国、全省!当前,新基建一端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端连接着庞大的消费需求,“数字优先”正在成为激活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背后需要巨大的投资,但也能更好地激发消费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经济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不仅如此,要跑好2020年“下半程”,广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仍有近3/4的项目存量可供推进,投资后劲将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动能继续提供强有力支撑。
花莞项目sg14合同段悬浇梁施工。图/通讯员:张伟
【数字新基建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近日,全国首条5g快速公交智能调度试点线在广州“开跑”,有望节省10%的运力。经过市交通运输局以及广州移动的共同努力,50个5g基站在brt沿线建成开通,从天河体育中心到黄埔客运站的brt通道全线实现5g信号覆盖。
作为试点线路,广州b27路公交车上的车载设备进行了5g技术改造,能够迅速传输大量信息,实现公交客流迅速掌握、运营调度快速排班、全景视频实时监控、安全驾驶预警提醒等功能。“在广州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广州公共交通智能管理服务平台下方有一个与汽车仪表盘类似的板块,可依靠5g的快速回传实现与车辆实时同步,协助工作人员监测公交车的车速、灯光、转向、安全带、刹车以及电子电量、油门等情况。”广州移动方面如此介绍。
这次5g技术在公交领域的应用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促进传统公交转型升级的一次技术尝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前广州正加快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截至2020年上半年广州累计建成5g基站2.53万座。
“数字新基建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产业联动效应显著。”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罗明忠就认为,广州需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新基建的产业联动效应,建设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并努力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建设数字经济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加大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同时推进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产学研协同发展。
【新业态基建唤起产业升级新潜能】
一台又一台挖土机陆续开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内,在“广电运通新一代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项目”的奠基现场,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洲坦言,希望“二次创业”的广电运通在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的新起点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上跑出新一轮“加速度”。
人工智能作为广州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四大关键领域之一,目前正努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等产业载体。
而在广州的西部,坐落在东平水道和珠江交汇处的岭南v谷以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的“身姿”脱颖而出,不仅与三旧改造之前的风貌截然不同,还是广钢、万宝、万力三家响当当的老牌国企重组设立广州工控集团后在新业态中迈出的创新一步。上半年累计投资资金达10769.51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进入验收阶段。目前除了吸引广州工控总部入园办公,还引入中国工业设计十强之一的大业设计公司等6家企业入驻。
基建是动力澎湃的“发动机”,在一个个项目推动的背后,上半年部分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已恢复正增长,产业结构也正持续优化、稳步调整。其中,汽车、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面对投资的新趋势,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看来,当前国有资本投资,应该用于弥补产业链短板和核心技术短板,加大“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力度,重点在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方面发力。
他还建议:“后疫情时期,要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通过投资来整合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
【交通基建拉动扩内需新动能】
近日,“铁兵7号”盾构机成功破壁而出,标志着地铁十八号线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的1号中间风井至1号盾构井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这也是全线第一台完成掘进任务的泥水盾构机。
四通八达的交通正在为广州激活夜经济提供便捷,未来还将陆续有多个公路和地铁项目助力出行。承担15个广州“攻城拔寨”项目的广州交投集团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州段、机场第二高速北段等三个项目通车,以及机场第二高速南段、从埔高速、南中高速、增天高速等四个开工建设项目。其中,预计于9月底通车的花莞高速总投资达140.41亿元,将连接起多条南北走向的高快速路,贯通广州空港经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增城国际经济开发区等新兴经济园区和科技园区,对提升白云机场向黄埔区、东莞主城区等地区的快速集散能力,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助力广州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市属国企作为全市重大项目攻城拔寨的主力军,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诸多重点领域起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作用。数据显示,在广州国资委的指导下,今年市属国企共承担广州攻城拔寨项目215个、年度计划投资1260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3.1%、26.3%,市属国企所承担全市攻城拔寨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额创近年来新高。投资方面,1-6月市属国企攻城拔寨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9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55.3%
大项目对经济的拉动远不止于项目本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就表示,不管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项目,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尽管项目未能在短期内扩大内需,但是仍需要与内需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相匹配。
【后劲:高新技术产业下半年仍有近3/4的项目存量可供推进】
一座座5g基站“安寨扎营”、一个个产业基地动工崛起,一条条路桥设施纵横花城……“两新一重”并举成为今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其中全市新基建在建项目达到183个,同比增长1倍,实际完成投资增长23.7%,其中创新基础设施占46.3%、融合基础设施占32.7%、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占21.0%。
要跑好2020年“下半程”,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还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后劲的支撑。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透露,尽管汽车、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但是受疫情影响开工时长减少,目前仅完成计划总投资额的25.9%,下半年仍有近3/4的项目存量可供推进,是下半年广州市经济复苏和未来发展动能继续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之前研究过传统基建投资和新型基建投资的关系,目前新型基建投资虽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但在体量和就业方面依然不足以替代传统基建投资的作用。长期来看,新老基建投资并存是趋势。”为稳投资建言献策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湛就预测,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趋势性下滑,这个趋势在新的技术革命出现前,预计还将持续存在。
在“后疫情时代”化危机为战机,面对投资态势回升,罗明忠建议,广州需要在“危”中发现和创造“机”,激活资本的同时,以“归零心态”再造广州良好营商环境。“关键是要简政放权,化繁为简,让资本投资能够抓住‘机遇’,进而对资本投资形成‘虹吸效应’,给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道路,将广州打造成投资创业就业的高地。”
【相关数据】:
固投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同期快速增长24.8%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5%,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比一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
制造业民间投资信心逐步恢复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3%,全市新基建在建项目183个,同比增长1.0倍,实际完成投资增长23.7%,其中创新基础设施占46.3%、融合基础设施占32.7%、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占21.0%。
市属国企攻城拔寨项目两指标创新高
2020年广州市属国企共承担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215个、年度计划投资1260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3.1%、26.3%,市属国企所承担我市攻城拔寨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额创近年来新高。
1~6月市属国企攻城拔寨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9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55.3%。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陈丽莉、文静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陈丽莉、文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达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