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党员讲述创业故事,传承广州工控红色基因-k8凯发
浏览:
“我们也曾经是年轻人,石灰厂刚投产时没有机械,我们就人工搬运,大热天穿着密封的工作服,汗水滴落石头上,能听到滋滋的响声……”4月21日,在位于岭南v谷科技园的原广钢石灰厂车间旧址外,71岁的原石灰厂党务工作科长梁卓球向广州工控青年讲述了近半个世纪以前在这里发生的创业故事。
当天,广州工控团委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争当红色接班人”主题红色故事宣讲活动,青年党员、团员通过观看老党员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宣讲革命先辈及老一辈创业者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故事、欣赏党史口诀歌快板表演以及现场感受工控老党员梁卓球讲述的奋斗经历等方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老党员与年轻一代面对面,传递坚定理想信念、昂扬奋斗意志和良好工作作风。
“这里曾经是广州的‘西伯利亚’”
4月的岭南v谷已经进入初夏,白天艳阳高照,明晃晃的阳光洒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洒在富有设计感的办公楼及招商中心建筑上,园区绿草如茵,蓝色的沙尾桥下波光粼粼,无处不体现着产业园区的现代化工业气息。然而,半个世纪前,“这里就是一片河滩、鱼塘,荒野一片,号称广州的‘西伯利亚’。”梁卓球的话把在场的广州工控青年党员、团员逗乐了。
梁卓球生于1950年,于1975年广州钢铁厂开始筹建配套石灰车间时进入工厂。此前,广钢炼钢用的石灰都有生产民用建筑石灰的外厂供应,随着广钢生产建设的发展,外厂供应的石灰数量和质量渐渐难以满足需求。1975年11月,广钢石灰车间动土兴建,由广钢负责设计和组织力量施工;1977年7月开始简易生产,1978年3月全部建成正式投产。梁卓球从一线工人一直干到党务工作科长,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5年,直至退休。
亲手种下的玉兰树现在直径30多公分
“我们当年也是年轻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意志却十分坚定,也能吃苦。当时石灰厂刚投产时只能进行简易生产,还没有机械化。没有机器怎么办?我们党委号召,要学习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我们就靠人工开始生产,用手推车推石料。刚开始投产时正是夏天,现在大家觉得很晒吧,那时白天气温30多摄氏度,我们还穿着工作服,汗水滴在石头上都滋滋响,然后变成一股烟很快就挥发散了……”
梁卓球年过七旬仍精神矍铄,他站得笔直,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跟广州工控青年描述当时奋斗创业的情景,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梁卓球伸手一指厂房旧址旁的一株玉兰树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不仅坚持了下来,搞好了生产,还用双手创造了比较好的职工生活。我们种花、种菜、种树,养了猪,甚至还办了一个对外营业的小餐厅。那株玉兰树是我们亲手种下的,现在直径应该有30多公分了……”
争当广州工控红色接班人
梁卓球感慨,万事开头难,石灰厂创建之初,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双手不断去改变周围的一切,我们中很多的年轻人后来都成为了广钢的生产及管理骨干。”梁卓球勉励广州工控的青年一代要增强企业认同感,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争当广州工控的红色接班人。
在当天的主题活动中,广州工控青年还一同观看了由广州工控融媒中心出品的《传承红色基因——聆听老战士、老党员、离休干部高怀义同志讲党史》微型纪录片。片中,原广州轧钢厂纪委书记高怀义讲述了参加解放战争以及转业初期艰苦创业的亲身经历,慷慨激昂、感人肺腑;来自集团下属万宝融资租赁、万宝商发、工控服务、工控健教、广钢新材料、科技产业集团的6名青年代表分别宣讲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以饱满的斗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的先进事迹,结合企业及自身实际,为发展贡献“金点子”;3名青年团员还为大家表演了朗朗上口的党史口诀歌快板,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内容、方法融合在短短数百字的口诀歌中,令人拍案叫绝。
广州工控团委将持续创新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党员、团员学史明理,让广州工控年轻一代真正理解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党爱国精神,增加他们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广州工控乃至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